疫情下的教育剪影 | Education in the Epidemic

 

突如起来的一场疫情让孩子们学习方式和场地都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利用了空中校园的平台给孩子和家长提供科学和符合幼儿兴趣点的教育支持和建议。 在这场疫情之中有太多的逆行英雄为我们默默付出,在我们的身边也很多的家人守护着孩子们的生长,这些都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此时正是给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最佳的契机,因此我们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通过《感谢的味道》这一绘本展开对孩子爱的教育,老师特地通过自己亲自录制的绘本有声视频提供孩子,让孩子能够透过通讯平台也能够听到老师的声音,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连接,孩子们阅读绘本之后,老师也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想孩子们提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创编。我积极鼓励孩子们在班级群中去大胆地表达自己创作感谢诗句,每一个创作都会认真地去评价,和他或她进行对话,这样的方式战胜了空间上的距离,让老师和孩子们彼此的心还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夜已深,看到孩子们的创编成果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在他们的诗中我看到了爱的嫩芽、美的种子,让我坚信了“儿童诗天生的诗人”这样的观点,孩子给了我无限的惊喜和感动,他们的创编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有如沐春风、春风化雨的感受。孩子们的创编让我们深知了孩子们的眼里有着鸟语花香的芬芳,有着世间各种美好的闪耀光芒,他们感谢了四季,感谢了雨天,感谢了自己的身体,感谢身边的逆行英雄,每一句都是那么清新,那么的灵动…… 除此之外,在这一次活动开展离不开家长们的通力配合,这也让我感动不已,他们认真记录孩子们创作一字一句,这给孩子们的自信心有了莫大的鼓舞,让老师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教育者的幸福感其实就是那么的简单,孩子们的成长,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心与心的连接与沟通,这一切都是幸福的起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老师董玲

 
 
 
 
 
 

我是⼀位美术⽼师,2019年8⽉从波⼠顿回到祖国⺟亲的怀抱,任职上海⼀所国际学校,教授⼀年级美术。2020新年伊始,新冠病毒冲击了中国⽼百姓的⽣活,也挑战了各⾏各业。眼看要接近原定的开学⽇期了,我们部⻔决定使⽤Zoom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Challenge 挑战
1. 学习对象年龄⼩。⼀年级⼉童专注时间短,⾃制⼒有限,操作电⼦设备依赖家⻓辅助。2. 居家美术材料的差异性。传统美术课需要使⽤多种绘画⼯具材料完成创作,但学⽣们⽬前在家,有些孩⼦家⾥蜡笔、彩铅、⽔彩套装应有尽有,有些孩⼦可能只有⽇常写字的铅笔和橡⽪。
Solution & Chance 解决与机会
有⼀天,我的脑海⾥浮现了 “空中美术馆” 这⼏个字——带孩⼦们“云”逛美术馆。美术馆教育是⽬前基础美术教育还不够被重视的⼀环。⽽美术馆教育是⼀个⼈终身审美和艺术化思维形成必要且有效的⼯具。我决定融⼊Vlog、PPT,和Artful Thinking问答互动开展线上美术教育。是时候去扩宽美术课画画⼿⼯的边界,偏重艺术鉴赏、审美养成和艺术化思维训练。利⽤在家⾥的优势,开展艺术融⼊⽣活的美术课。
举个例⼦,我第⼀周给孩⼦们选取的艺术馆和艺术家是波⼠顿美术馆和克劳德莫奈。我通过Vlog与孩⼦们分享在波⼠顿美术馆的教学经历,希望借此拉近孩⼦与艺术家名画的距离。选做的课后活动——创作⼀个包含莫奈元素的作品,可以是平⾯的、⽴体的、⼝头的、影像类的等等。第⼆周美术课,我带学⽣们“云”逛哈佛美术馆,聚焦⽂森特梵⾼。学⽣们通过ClassDojo分享课后学习成果,作品形式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可以⽤百花⻬放来形容。这些学习证据证明孩⼦们接收和探究的过程。其中⾃然离不开家⻓的⽀持和帮助,感谢家⻓们在家给孩⼦们营造了⼀个安全的创作空间。
In Conclusion 总结
在美学习的时候,我以学⽣的身份经历过线上教育;在中国,校外机构早在⼏年前也开始了线上授课。回国后我设想在线教育是未来的⼤趋势。因疫情⽽迅速提上⽇程的全⺠在线教育即是挑战,也是契机。我们拥有同样⼀个展望:让每⼀位学习者更容易的得到优质的教育资。——姜琰

 
 

因为疫情,停课不停学让孩子们在家里上起了网课。可能对很多老师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授课方式。老师和家长们可能会在心里问:网络教育到底有效吗?长期的网络教育到底可行吗?隔着屏幕老师和孩子如何建立信任?如何更好的交流?
基于我两年多做线上志愿老师的经历,我想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是一位一年级小朋友的老师及小家长(类似班主任)。为了和她建立更深更有效的沟通,我尝试了一些办法。通过和她的长期相处,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信任,她更加主动地和我聊有关学习上的问题,和我分享她的心事,表达她心中的快乐和难过。
我认为如今教育的变革,不应该只局限于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还有教育的形式和范围。网络教育这一创新能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受教育的机会,也给了五湖四海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任何阻碍的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的机会。而我的经历,是希望能减少大家的顾虑,告诉大家网络教育能让教育无界,网络教育可行也可持续。

——EWB葛深毅老师

 
 
 

新冠肺炎让我们看到国人,无论是医护人员、军队、一般老百姓,都满腔热血、前仆后继、抱着为国捐躯的情怀,义无反顾的肩负突然而来的社会责任。
iD3梦想飞公益也在2月初,联合大疆创新、微医、复旦大学公卫院、Today便利店、欢乐互娱等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学校、社会志愿者们,跳出框框,一周时间通宵达旦完成《新冠肺炎之社会责任》三集课程:《第一集:危机》、《第二集:责任》、《第三集:改变》,并上线给学校老师、学生及平台,总观看人数达7万人次。
三集课程陆续推出,我们收到了大量老师、家长、学生好评。同时,我们也惊讶的发现:改变真的发生了——近60所学校孩子,投稿的800多份书画、视频、音乐、文字作品,他们为爱发声,情真意切的为武汉加油;他们举少年之力,实事求是的筹集防护用品、捐赠物资、发明创造;他们深入探讨,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他们的偶像从娱乐明星变成了平凡又非凡的普通人…学生的反思与行动,汇聚成了第四集《接棒》和《特别集》,主角由“他人”变成了“自己”,这也是iD3梦想飞做该课程的初衷。


“灾难是一本教科书,我们将书本面向学生展开,不是为了去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

——iD3梦想飞 |《新冠肺炎之社会责任》五集系列课故事,iD3梦想飞创办人助理Esther 彭园萍

 
 

我是恬恬,麻省特殊教育互助小组星星谷的家长。关注哈佛中国论坛有两年。感谢您们为国际教育作出的贡献。
疫情期间,我刚好在国内,所以有机会和清华大学的二年级学生Chloe一起设计了一组双语漫画来帮助收到疫情影响的特教家庭。
我们通过和中国当地澳大利亚籍特教老师沟通,了解到特教家的家长最好疫情期间要和孩子沟通上学的routines 和规则,而且需要用孩子感兴趣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去表达。于是Chloe同学创作了Coco Chick 这个形象和简短故事。我们把漫画故事分享给特教家庭,也把漫画分享到微信社区。一个特教孩子说:“画的太好了,要画画的阿姨送礼物。”

——恬恬,麻省特殊教育互助小组星星谷的家长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扰乱了我们的教学秩序。按照惯例,2月9号开学。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9号我们高一年级组迅速组建微信群、QQ群,班级群、班干群、家长群、科任教师群,要求学生按作息时间表作息,按照课表上课,学习内容以复习上册的为主,给学生发链接,发PPT、朗诵、教学视频等,十来天,学生纷纷说眼睛受不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没大效果。 20号,我下载了腾讯课堂极速版,开通后产生二维码,分享到班级群,学生扫码就能上课了。老师一个个变身为主播,学生兴趣盎然。初次接触新事物,我忐忑不安。为了直播尽量高效,少出差错,我先把儿子拉进去做实验,组建了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QQ群,尝试着直播了三次,才有正式的第一次直播课。后来的每次直播,学生都很开心,送了很多花,留言里互动频繁,为调节气氛,我偶尔也开玩笑逗他们乐呵。 28日晚,为进一步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精神,学校召开网络教学专题工作视频推进会。会上,周校长总结了二十天来的网络教学工作,认为教务处及各教研组早谋划、早布局,各年级结合实际,克服困难,认真细致的开展网络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实效,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我想,网络教学工作贵在落实,重在督促,要不漏一节、不掉一人,科任教师课前就要告知学习内容、学习安排和学习方法,课后注重反馈、反思和交流。尤其要重视家长的监督作用,疫情期间,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重灾区的湖北,我们还要做好心理疏导,给学生以信心,给家庭以希望,贡献我们教师的智慧。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扰乱了我们的教学秩序。按照惯例,2月9号开学。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9号我们高一年级组迅速组建微信群、QQ群,班级群、班干群、家长群、科任教师群,要求学生按作息时间表作息,按照课表上课,学习内容以复习上册的为主,给学生发链接,发PPT、朗诵、教学视频等,十来天,学生纷纷说眼睛受不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没大效果。 20号,我下载了腾讯课堂极速版,开通后产生二维码,分享到班级群,学生扫码就能上课了。老师一个个变身为主播,学生兴趣盎然。初次接触新事物,我忐忑不安。为了直播尽量高效,少出差错,我先把儿子拉进去做实验,组建了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QQ群,尝试着直播了三次,才有正式的第一次直播课。后来的每次直播,学生都很开心,送了很多花,留言里互动频繁,为调节气氛,我偶尔也开玩笑逗他们乐呵。 28日晚,为进一步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精神,学校召开网络教学专题工作视频推进会。会上,周校长总结了二十天来的网络教学工作,认为教务处及各教研组早谋划、早布局,各年级结合实际,克服困难,认真细致的开展网络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实效,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我想,网络教学工作贵在落实,重在督促,要不漏一节、不掉一人,科任教师课前就要告知学习内容、学习安排和学习方法,课后注重反馈、反思和交流。尤其要重视家长的监督作用,疫情期间,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重灾区的湖北,我们还要做好心理疏导,给学生以信心,给家庭以希望,贡献我们教师的智慧。

——来自湖北省英山县长冲高中语文教师,尧萍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老师,疫情最严重的2月中旬,正赶上原定的开学季,我们提前一周开始教研如何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温和而实用地给孩子们开展课程。当时每天社交媒体上信息爆炸,谣言和辟谣的帖子此起彼伏,新闻里也满是很多成年人在紧张情绪之下的不理智行为,例如一听到“XX药有效”、“XX土方法能抗病毒”就不顾真假、不顾聚集的风险上街一通疯抢;又好似一听到“宠物可能感染病毒”的传闻,很多平日里的爱猫、爱狗人士都纷纷把自家的宠物遗弃甚至摔死。这样的新闻让我在为疫情焦灼的同时又深感痛惜和无力,大众对心理状态的认知和调节、优质资源的获取和筛查,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仍旧道阻且长。我的一些教师同事们开始萌发出给学生开设“信息素养课”,教孩子辨识真假信息的想法。然而,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也是可行而必要的吗?我的答案是,是的。因而我们决定舍弃一些科普知识,听听孩子真实的想法。这堂课是从一个绘本入手,讲了“西兰花小姐”在担心自己感染病毒时采取的四种“抗病毒”方法:全身喷洒酒精、用吹风机吹自己、用艾条熏屋子和多吃大蒜。请孩子们思考这四种方法能不能消灭病毒,并通过查询权威渠道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我们也讨论了怎么面对谣言,以及遇到不确定的消息怎么办。孩子们的回答真的让我无比感动和震撼,只简单记录下几条: 小朋友A:大蒜能杀菌,不能消灭病毒,细菌和病毒是两种东西。 小朋友B:大蒜会有一点用,因为能增强抵抗力,不过吃蔬菜水果也能增强抵抗力。 我说:“对,这个很多大人也会混淆呢,听说大蒜或者一种药有用,就全都去抢购了。但其实我们要探究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效。” 小朋友C:乱吃药是会死人的呀,如果没有病的话,那些人为什么还要去抢购呢? 小朋友D:我觉得这个病毒持续了这么久还没有被打败,说明是很厉害的,如果随便用吹风机、吃大蒜之类的就管用,那这个病毒早就被消灭了。 这样的小小实验让我觉得,未来可期。只要我们的教育找对方向,回归常识,从小开始培养独立思考的素养和意识,在不远的未来,这个世界还会好的。

——李如玥

 
 

我是一线的幼儿园老师。
疫情来临,家长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孩子作息混乱,不能出门孩子无聊,太折腾大人。于是我们便想到了线上教学。
可是,家长真的能带着他们上课吗?!一切未知。但是特殊时期我们还是试试吧。
好消息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周的授课,老师们脑洞大开,研发出多种适合家庭的小课程,收到很多家长的好评。
家长回传的视频里,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生活练习,运动游戏,美术课程一个都不少呢!
有些媒体说线上教学折腾老师,其实在我们的实操经验看来,新模式下,老师们反而更敢拓展教学思路。
所谓不破不立,抛弃了过去的观念和经验,也就获得新的视野。
同时,乐观积极应对宅家时光,也是我们给孩子的一种心态示范。

——匿名

 
 

我现在处于面临实习、工作阶段,突发的疫情让不知所措的我们进入长期休假期。在这次疫情中,我看到了许多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在前线奉献的人们,我总有一种想加入他们其中的渴望,我想这并种使命感不是我一个人所拥有的。不管未来如何,我想先将现在做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疫情期间,我一直在家里待着,我们是从2月17日开始上网课的。一开始觉得终于实现在床上躺着上课的梦想了,但是陆续的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网络与流量的选择,手电脑与手机的选择,以及学习APP的选择。老师被迫学习各种学习APP,接受网络卡顿或者无流量了导致学生总是不能全部签到或者交齐作业。学生被迫下载各种APP,以及接受进不去课堂的焦急和无奈。我的同学们在家早就待不住了,用从未有过的渴望表示想开学。所以疫情结束后面对面授课最好,网课辅助就好了。我们上课较为轻松,上五休二,但是那些初三和高三就不轻松了(我觉得他们没毕业的都不轻松),早六点晚十一点,一周无休。 我的妹妹就是处于高三即将高考的阶段,他们上网课、学习、交作业,只能是靠自觉,但我觉得有点困难。我的妹妹就是这种情况,她总是没有流量上课,偶尔不想写作业,我也很无奈,因为我不是老师,她有点叛逆不听我的劝导。这就是上网课的弊端了,还是真诚祈祷疫情快点过去吧! 很高兴能在此分享一下我在疫情期间上网课,以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李晶晶